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产业速递政策法规养老知识实地探访展会报道会议新闻老年养生电子月刊

试点七年的长护险,如今怎么样?

2023-06-28 来源:方文养老产业观察 作者:方文咨询 原来

  今天的另一篇文章,方文咨询调研员探哥分享了为家人申请长护险的经历,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可以查看并关注,今后我们也会不定期推出不同主题的“探哥系列”。

  说到长护险,初衷是让更多失能老人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也为了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局,我国在2016年开始试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第一批试点的15个城市分别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政策。

  作为深耕川渝地区养老产业观察的公众号,我们在此先花点篇幅详细介绍下成都市的相关政策:

  成都市于2016年入选第一批长护险试点城市,2017年7月正式启动长护险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历三轮试点,每一轮都会根据上一轮试点情况做出动态调整。

  首先,从缴费来看,长护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征收,通过个人缴费、单位缴费、财政补助等方式筹资。截至目前数据,城镇职工人均年缴费总额226元,其中个人人均年缴费114元,城乡居民个人缴费55元一年,个人承担25元,学生儿童为20元一年,个人承担10元。

  其次,从补助对象和护理方式来看,从第一轮试点仅仅将城镇职工中重度躯体失能人员纳入制度保障范围,到第三轮将学生儿童也纳入制度保障范围,目前基本实现了对参保群体的全覆盖;同时可以选择由定点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或是由居家护理服务人员提供服务。

  第三,从申请要求来看,申请人需要连续参加成都市长护险2年,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持续6个月(含)以上,在居住地医保经办机构或通过“四川医保”手机APP申请失能等级评估(此前为“蓉城长护”,2023年3月底已停用);评估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需再次等待6个月后才能重新申请。

  最后,根据最新2023年4月1日起的执行标准,方文咨询汇总整理出待遇标准图:

  图一:选择入住定点服务机构的待遇标准

试点七年的长护险,如今怎么样?

  图二:选择居家护理方式的待遇标准

试点七年的长护险,如今怎么样?

  因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不同的试点城市,长护险的覆盖人群范围、筹资方式、护理形式与支付标准均有所不同。大多数试点城市依据失能状态时长和程度、接受长期照护服务的场所以及缴纳医疗保险时限等条件,决定参保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内容、时长与现金偿付标准,并由长护险基金进行一定比例的分摊,每个城市有自己的独特标准。

  截至2022年底,我们从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的公开讲话中可知,试点地区长护险参保人数已达到1.69亿,累计有195万人享受待遇,累计支出基金624亿元,年人均支出1.4万元;试点地区服务机构达到7600家,是原来的4倍,护理人员数从原来的3万多人增加到33万人,我们挑几个城市的数据来看看:

  上海:全市长护险定点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机构39个,2022年全年享受长护险待遇老年人达43.06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7.78%;

  苏州:全市长护险累计基金支出14.55亿元,累计提供居家护理服务2545.44万次,服务时长5090.88万小时,长护险待遇享受人数9.3万人,累计创造了2.67万个就业岗位;

  成都:全市长护险参保人员已达1420.38万人,累计5.45万人、103.9万人次享受保险待遇(截至2022年8月末)。

  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长护险参保人数覆盖面和人均支出额较低,筹资方式和收支比例能否经得住大规模、长时间的考验还是未知数。

  美国是长护险起源之地,德国和日本是我国的重要参考,下面我们就其运行模式简单做个了解。

  美国长护险

  美国虽然是长护险起源地,但实行的是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模式,政府主要起监管作用。虽然也有为护理付费的公共医疗资金,也就是医疗照顾计划和医疗救助计划,然而公共医疗资金对保障对象的筛选条件极其苛刻、保障水平较为低下,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人群的“保底型”护理,而普通人,只有在因支付长期护理费用发生破产后才可以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因此,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美国,商业性长护险高度市场化、极具竞争性,发展迅速。

  德国长护险

  德国1994年颁布的《护理保险法》规定了长护险采取社会保险和强制性商业保险并行的模式,其中收入水平在限定标准之下的国民统一参加法定的社会长护险,收入水平较高的国民可选择购买强制性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但同时明确规定商业保险公司收取的商业长护险保费不得高于同期社会长护险的最高保费限额;全国实行统一规定的失能评级标准,支付方式包括服务给付和现金给付两大类。

  日本长护险

  日本的《介护保险法》是2000年开始正式实施的,采用了政府主导下的全民社会保险模式,其筹资方式、待遇支付、护理内容分级、从业人员资格化等都是我国主要借鉴学习的对象,因此我国的“养老人”相对更加熟悉日本模式。

  关于日本模式我们主要关注国内暂时欠缺的两点:一个是对于“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但需要一定的帮助”这类老人,日本纳入“需支援”这个级别,并细分为需支援1级和需支援2级,但在我国,这些生活基本自理型老人大概率无法通过评估;第二是护理援助专员制度,也就是由具备资格的专业人员帮助申请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护理方案的制度,其实英国也有这项制度,但英国的援助专员是政府雇员,日本的援助专员允许从属于服务提供商,可想而知,原本出发点很好的制度在这两个国家的实际执行层面都未能发挥应有的效应。

  关于长护险的一些思考

  一、商业长护险的探索

  长远来看,长护险一定面临市场缺口不断扩大的困境。

  《中国商业护理保险发展机遇——中国城镇地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城镇地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约为9217亿元,预计该需求将在2030年达到3.1万亿元,并在2040年达到近6.6万亿元,约相当于当前水平的5倍。在基准假设下,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将在2030年和2040年分别达1.9万亿元和3.8万亿元。

  但由于我国长护险起步较晚,相关数据积累不足,例如失能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护理强度及频率、康复概率等。数据的缺失叠加我国失能群体规模扩张、未来医疗照护价格的波动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体现在商保精算环节,往往意味着较高的保费,且产品责任也主要以现金给付为主,而忽视了照护服务的覆盖。高额保费和服务内容的缺失,无法满足客户的真正需求,更无法释放长护险的真正价值。

  2023年5月1日,根据银保监会《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寿险转长护险”业务正式开启,试点期两年。

  由于各家保险公司的折算条件和责任转换均不同,在此我们不做展开介绍。但是,商业长护险的存在将会成为长寿时代应对不确定性的有力补充,我们拭目以待。

  二、康复领域的长护险

  近年来,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不断扩容。2021年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将统筹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管理,将康复医疗服务价格纳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统筹考虑。

  在长护险+康复领域,各长护险试点区域纷纷开启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工作,通过评估且符合长护险待遇享受条件的申请人,可以选择指定机构的租赁类或销售类辅助器具,由长护险和申请人按照一定比例分摊费用,例如下图的成都市政策:

试点七年的长护险,如今怎么样?

  目前各地长护险没有考虑院后护理,而从经济总效益和社会长期效益来看,专业的康复护理能够提高大型综合医院床位周转率、降低医保支出、有针对性地提高和改善预后,长护险或可参与其中。

  三、长护险持续完善的空间

  2021年7月,国家医保局办公室、民政部办公厅印发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提出首个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标志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尽管各地在筹资标准、给付标准、参保对象、待遇享受条件、护理内容、异地办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同,但到底需不需要标准化、哪些方面必须标准化,还亟须顶层设计的指引。

  除了标准化问题,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协同发展、多渠道筹资机制的探索等,都还有细化和完善的空间。

  尽管诸多挑战,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政府、保险公司、服务机构、科技企业、医疗机构均深度参与到长护险的探索和实践中来,多方协同,把握机遇。


相关新闻

老龄社会关键词(2022)|㊼老年人能力评估(Ability assessment for older adults ) 2023-07-01
从全球到中国,人类社会在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步入前所未有的老龄社会。在此背景下,整个社会需要一个巨大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转型,包括人、家庭、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政
探哥看养老——长护险门槛之探 2023-06-28
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查理芒格今天这篇文章,只是这个系列的开始。大家好,我是方文养老产业观察团队成员探哥,将和
异地养老探索 | 2023年6月养老服务发展报告 2023-06-27
摘要:仅靠单一地区的养老资源支撑当地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相当困难,在这种背景下探索异地养老的突破就有了现实意义。(报告期:2023.05.24-2023.06.27)观点指数随
国资系康养集团布局一览(十三)——山西省 2023-06-25
根据山西省统计局官网信息,截至2022年末,安徽省全省常住人口3481.35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711.07万人,占总人口的20.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04.05万人,占总人口的14.48%。
老龄社会关键词(2022)|㊻养老经纪人(Care manager) 2023-06-23
从全球到中国,人类社会在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步入前所未有的老龄社会。在此背景下,整个社会需要一个巨大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转型,包括人、家庭、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政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wt_191pc@foxmail.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养老地图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 如转载本网站文章,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

P_B04
P_B05

推荐专题

养老反诈骗养老反诈骗

养老地图网养老发诈骗专题,为您提供全国各地最新的养老诈骗案例,展示各地的最新养老反诈[详细]




首页反馈合作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顶部